
群众:我们到河对岸种庄稼每次都要绕道走很远的路,很不方便。
社区:多方筹资在桑园河上架起一座钢制便桥,解决了居民由村中往返西边田地的通道问题。
群众:我们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严重影响居民生活。
社区:每年投入3万余元资金用于聘用专职保洁员,投资6万余元对办公服务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及时清理官沟下段排污涵洞600余米。
群众关心的事一定有回音,这是宾川县大新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日常。近年来,大新社区紧扣“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思路,实施“三级网格化”管理,人往网格走、事在网格办,让群众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社区,“小网格”不断激发社区治理“大能效。
“网格化” 社区治理触角延伸“到户”
大新社区位于宾川县县城南面城郊结合部,辖3个自然村7个居民小组,有2587户7635人。社区针对辖区流动人员多、管理难度大的实际,成立由社区党总支书记任组长的社区基层现代化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将社区划分为115个网格,配备一级网格长1名、网格员14名;二级网格长7名、网格员21名;三级网格长(户长)115名,将社区治理触角延伸到组到户,扩大了管理覆盖面,社区呈现户户有人管、事事有人抓的良好格局。“成立三级网格太好了,以前做这样的工作我与支部书记至少要跑3天,现在只需2个小时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我们小组干部的工作压力。”七组组长刘如军从疫情防控工作中尝到了实施“网格化”管理带来的甜头。大新社区七组有居民1400余人,实施“网格化”管理后,设置户长20人,每个户长负责15-18户居民。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不管是疫苗接种还是重点地区排查,七组在2个小时内就能完成整个小组的工作任务。
“网格化” 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
大新社区充分发挥新媒体在“网格化”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在社区建立了“两委”支部微信群、各小组居民微信群,在村党支部建立了党员微信群,每名户长在自己的网格区都建立了微信工作群,网格员当“群主”,借助微信功能,实现各级户长与居民群众的良性互动,有效调动了社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2022年4月4日,大新一组王某某户发生家庭矛盾纠纷,以前发生此类事情居民也只是去看看热闹,但户长王超从网格微信群里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介入进行制止,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扩大。
“当时被打着都晓不得要怎么办,好在王超及时赶来制止,随后小组与社区干部及时对我老公进行批评教育,他也觉得不该打我,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现在我们的生活比以前更好了”。王某某爱人非常感激社区干部在第一时间出面为自己解了围。
居民遇到的疑难问题能在群里第一时间反馈,并在第一时间得到解答,“网格化”管理成为基层党员干部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民解难的新途径,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
“网格化” 助推移风易俗“新风尚”
社区还将农村客事办理纳入“三级网格”进行管理,在社区和各居民小组成立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签订“大新社区移风易俗客事办理承诺书”,并对菜品数量、桌数、每桌的价格作出详细规定。同时设立奖惩制度,定期对各居民小组红白理事会履职情况进行考核奖惩。客事简办扭转了社区群众多年来形成的大操大办陋习,3年来为群众节约办客资金200多万元。大新社区聚焦社区现代化治理,走以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之路,建立完善基层“网格化”治理机制,妥善解决邻里矛盾、土地纠纷、养老上学、低保、特困供养、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基层治理的热点、难点和痛点问题,及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推动社区治理转型升级。2021年4月,大新社区被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评为“云南省卫生村(2021年-2023年)”,2021年10月,被云南省民政厅列为“云南省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试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