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思考
近年来,宾川县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探索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成效明显,但由于历史形成的经济建设跨越发展、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治理依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问题。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目标抓治理,“两感”、“两点”成“三有”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根本目标,以老百姓有安全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组、家庭层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治理体系。
(二)建中心,布网格,服务凸显人性化
在各乡镇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搭建网格管理操作平台的决策,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作用,唱好唱活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大戏,开局良好。
1、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统揽的网格化防控治理体系。在各乡镇村(社区)组,按“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职责明确”的要求,参考居民认同度、人员构成、治安状况、土地面积等情况,在村(社区)组设两级网格:村(社区)为一级网格,原则上由村(社区)主要领导兼任网格管理员;自然村或小组为二级网格,由小组长或党支部书记任网格管理员。网格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不留空白区域,也不交叉重叠;区域内各行各业,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相应网格,实现服务治理网格全覆盖。通过中心和各级网格管理员这个网格神经系统,连接网格各方,实现全覆盖,中心总揽协调、指导各级网格管理员及时准确收集上报各类信息。
2、加强全方位精细化网格防控治理。一是每个乡镇增配两名网格管理员,增强网格信息收集、整理和全方位精细化网格防控治理,并借助网格信息化系统详细记录“民情日志”,对各种民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实现网格服务治理有效零投诉。二是在社区民警下沉大网格的基础上,逐格实名配置群防群治力量,实行24小时值守,全天候、全覆盖,并在网格管理运作中,同步实施“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民心”的“三见一安”工程,提高见警率,确保重点场所、重要活动平安。三是在网格建立特殊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成年无民事能力人员、因家庭问题过早流入社会的顽劣青年和村(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情况、不同需求,逐一制定和落实针对性措施,实现服务与防控无盲点、全覆盖。
3、网格治理“三到位”、“三调联动”、“三不出”。网格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到位、政府奖补到位、调解培训到位,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调解为先的原则,通过抓党风政风带乡风,推动乡风文明创新抓预防,“三调”联动化纠纷,基本实现乡村纠纷“三不出”。
第一个“到位”即党建引领到位抓乡风,疏导为主抓预防。各乡镇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乡风文明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编写成戏曲、小品、花灯等案例剧,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文艺活动开展法治宣传,进行正面疏导,让群众在自我表现的乐趣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自我娱乐中实现自我教育。例如,宾居镇与县委党校合作,推出《古道新曲》和一系列的戏剧歌曲,用法治文化感召人、凝聚人、陶冶人、规范人,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明事理、守章法,争当文明新村民,有效预防大量纠纷发生。第二个“到位”(政府奖补)和第三个“到位”(调解培训到位),确保“三调联动”,实现“三不出”。为了鼓励调解员就地就近进行无偿调解,县政府拨出专款,对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同时,由县司法局通过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村组调解员调解能力,逐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并启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调解。
政府奖补到位,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培训到位,提高了调节水平。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现乡村纠纷“三不出”即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复杂纠纷不出县。
(三)拉网排查化纠纷,热难点处置再创新
为了尽快扭转各类乡村纠纷多发态势,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县委县政府于2014年一季度快速启动源头治理方案,创新排查化解方式,抓早、抓小、抓苗头,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1、排查按照“三要求”,梳理采用统计法。各乡镇、各部门按“拉网式、兜底式、全覆盖”三要求对辖区或部门内热难点进行大排查,采用归类统计法,认真进行梳理,限时快速上报。
2、“三一”“一案”化纠纷,“六定五包”“三到位”。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及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用“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方法,化解一件案子,一抓到底定纷止争;同时,严格“六定五包”责任制(根据案件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督办单位、定办理要求、定办理时限;做到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置在激化前,做到思想疏导、困难帮扶、问题解决“三到位”。
3、创新方法求实效,多策并举重疏导。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用“一人一策”,“多策并举”方法,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限期解决落实;对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但属于合理要求的,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求得当事人理解;对要求过高的,坚持政策原则,指出其不当之处,及时教育疏导;对涉及侵权的,引导其到法院起诉;对政策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开政策口子,确保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四)规范乡镇法治政府建设,指导乡村民主法治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平安家庭、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乡镇法治政府建设,通过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依法治村做出示范;通过严管干部行为,严管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规范服务与治理程序,依法指导村(社区)、自然村组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村民“三自”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洽了干群关系,为乡村和谐发展创造了平安环境。
(五)“四治”快速互动,热难点问题妥善化解
县委县政府在法治宾川建设中,德治、情治、理治、法治“四治”互动结合,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热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上半年,与钟英乡毗邻的永胜县群众对鲁地拉水电站建设征地补偿不满,因业主营地在钟英乡辖区而出现永胜县沿江一些村民先后共7次来业主营地群访。每次接警后,县乡两级应急处置队伍都迅速赶赴现场,与来访群众拉家常,以理解之德感化;谈生活,以民生之情感动;论发展,以远景之理说服;讲属地,晓之以法,在永胜县领导到来之前,安抚稳定住来访群众情绪,维护好社会秩序,确保业主正常生产。
(六)着眼“手牵手”,辐射全社会
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带来机动车越来越多,而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却又相对滞后,致使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交通事故发案率连年高居各类案件之首。为有效遏制“马路杀手”危害,该县抓住“家长爱听孩子的话,孩子爱听老师的话”的心理,在各乡镇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的“1+X”普法教育活动,探索着眼“手牵手”,辐射全社会的“六五”普法新途径,成效显著。例如,州城镇各中小学在平安校园创建中主动承担向家长普法任务,用“文化大手牵小手,法治校园带学生家园”,让学生在平安校园养成文明习惯,依托文明小手牵家长大手,以文化校园联动学生家园,实现“培育好一个学生,带动好一个家庭,辐射全社会”的1+X普法效应,实现校内平安和学生接送交通平安无事故。
二、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治理问题多而突出
1、国民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相对滞后,给乡村治理标本兼治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师资、家庭和社会环境方面。一是教育工作者几乎没有受过法律专业的系统教育,而继续教育又缺少法治专题内容;师德、师魂、师能“三师”教育也亟待强化。二是有的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娇惯子女,甚至放任子女打架斗殴、酗酒飙车。三是有的家长身不正、示范歪,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吸毒成瘾、偷盗成性、赌博成癖,不同程度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有的学生很难养成文明习惯,反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恶强霸道的坏毛病。这样的学生,走入社会,给乡村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成人法治教育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收费、抄题走过场。二是干部普法开卷互抄做样子;农村普法则是方法少,缺乏吸引力。由于学法不认真、处事不守法,遇事不用法治方式解决,而是要么吵闹,甚至打架斗殴或者上访。三是一些党员干部至今都不清楚法律规定,乡镇政府与村组是指导与被指导、支持与被支持、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还不明白,不是党员要监督好群众,而是党员干部都要接受群众监督;更不知道乡村治理要以协商沟通为主。认识上有偏差,行动难免违法。
2、乡村民主法治面临三大问题:
(1)有的村组干部习惯于“家长式”管理,不愿民主协商、无视法定程序,对“不听话的刁民”恐吓卡要,就连发水果权证都要借机显示权力威风,借机刁难村民,引发干群矛盾激化升级。
(2)热衷时髦词,走歪“创新”路。有的上级部门以各种理由从基层借调人员,削弱了乡镇服务与治理力量。有的乡镇,通过考录到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只有一人。
(3)乡村各种机动车不断增加,不少村民和未成年人,超载或违章驾驶机动车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驾驶摩托车,不但穿拖鞋,而且不戴头盔,有的一辆二轮摩托车载三、四人。近年来,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交通事故发案率在各类案件中,连续3年排位第一。
3、“以案奖补”问题。县政府关于“以案奖补”的实施办法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实行计件奖补,标准是:简易纠纷30元/件;疑难纠纷50元/件;一般热点纠纷200元/件;重大热点纠纷400元/件;特别重大热点纠纷1000元/件;重要热点难点问题信息50元/条;办理信访事项100元/件。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 “以案奖补”以调解文书为依据,导致小组一级的调解员虽然成功调解了民间纠纷,但却因不会制作标准的调解文书而领不到奖补;二是村一级调解能力较强、调解成功案例较多、村内外、县内外知名度都较高的调解员,因调解文书不够规范,得到奖补不多;三是调解能力强、社会效果好的调解员,应邀跨乡镇村组调解,按规定也得不到奖补。
(二)法治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法盲以身试法
快速富裕起来的农民,急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来陶冶支撑、感召凝聚,需要法治文化引领思维、导向行动。但是,法治文化建设滞后,满足不了法治宾川建设需求。
宾川人民历来有爱唱爱跳的习俗,一有时间就唱,一有空闲就跳,特别是身边的人唱身边人的事、演身边人的戏,最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但是,宾川推广力度最大、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广场舞,歌词反映宾川、歌颂宾川的比例就很低,至于法治内容,就连零星的只言片语都很少听到。
由于“六五”普法还停留在以“法制”宣传为主的思路和形式上,普法吸引不来群众,“法治”教育不到位,以身试法现象比较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总结宾川县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立德、筑魂、强能的建议
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应当结合立宾川治理之德、筑宾川治理之魂、强宾川治理之能,把治理理论纳入学习培训内容。
立宾川治理之德,应当以宽容、博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继续教育中引导全民懂得,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学习、互谅互让、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富裕奔小康;只有容得下游客客商,文明服务、诚实交往,才能建成环境美、心灵美的魅力新宾川。
筑宾川治理之魂,就要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在服务与治理中,以德、以情、以理疏导,以法引领和规范改革与发展、生产与生活。
强宾川治理之能,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由县公安局负责,在原有技防基础上扩展安装视频监控到重点村组、重要路口和场所以及事故多发地段。二是要引导更多的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体商铺,自费安装视频监控,既起防控震慑作用,又为破案提供线索。三是要在学习培训中融入以案说法、释法内容和信息技术知识,转变和增强相关人员的观念和综合服务与治理能力。四是要调动各种经济组织、协会和其他群团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全民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关于加快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县的建议
1、教育系统应当强化以“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为主题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一个老师素质,带好一班学生,影响整个社会”,实现近治标、远治本。在立德树人上,应当引导学生感恩励志,懂得爱国爱党、孝老爱亲、尊师重教、助人为乐、能容他人。
2、县委干教委应当充实师资课题库,把治理理论和村民自治以及处理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专题纳入课题库,为各乡镇学习培训提供师资课题。
3、各乡镇应当在抓“点”带“面”上着力,实现网格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抓“点”带“面”,做到各就其位“守土尽责”、各司其职,默契合作,保一方平安尽其力,谋一方福祉尽其责。
(1)各级党委集中力量抓基层党建和服务与治理重大决策 ,各级政府全心全意抓好服务与治理的具体落实。为避免学习培训上的互不相通、各吹各打,各站所应当把需要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案上报党委政府,由党委统筹培训学习,使学习培训既有的放矢,又有实用内容。
(2)各乡镇应当进一步推进乡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乡村稳定的矛盾纠纷。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不评估不决策的工作原则,做到应评尽评,力争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时机不成熟、操作程序不规范而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冲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乡村社会稳定的各种纠纷。
4、各乡镇要把指导和帮助村民自治的重点放到自然村组一级,严格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使村民真正能够在“三自”“四民主”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素质,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特别要对自然村组党员干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每年至少对支部书记、小组长以上乡村干部进行一期法治专题培训和考试。
5、为充分调动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县司法局应当从三个方面改进“以案奖补”办法:一是由县司法局编制统一的格式化调解文书下发人民调解员,并对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格式文书填写培训指导。二是重调解结果,轻调解文书制作。原定调解案件奖补标准总额不变,但补占60%,调解成功就补;奖占40%,对调解成功的案例文书,按以下情况予以奖励:在没有格式化调解文书之前,不论文书是否规范,都奖40%;有格式化调解文书并培训之后,逐步严格奖励标准。三是调解重社会效果,只要在宾川县辖区内,跨乡镇村组调解也同样奖补。
(三)关于加快法治文化建设步伐的建议
不论治标,还是治本,都从立德树人开始,立德树人从小事开始,小事从感恩励志开始,感恩励志从文明礼貌细节开始,感之以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范之以法。这就需要引导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培育法治信仰,学会用法治思维看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1、创新“六五”普法方式,把2015年作为宾川法治文化建设年,谱写宾川依法治县新篇,唱响宾川法治文化新曲。
2、由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草拟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为法治文化建设年做好以下准备:
(1)抽调宾川法学会会员组成法治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和法治文化编写审查指导委员会。
(2)编写制作以下专题讲座视频课件,为全面开展法治教育宣讲做好准备:《四中全会精神与宾川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思维与治理理论》、《中国法治之路与法治社会建设》、《宾川乡村典型案例分类与相关法规》等。
(3)把宾川乡村典型案例分为几个大类,每一类案例,制作一个案例视频教育片,编写一个视频案例剧,并附专家学者点评,为全面铺开以宾川之案说法、释法、普法做好准备。
(4)把宾川县乡村治理实践中的闪光点挖掘整理出来,汇编成《宾川县乡村治理案例选》,供各乡镇各部门借鉴参考。
(5)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尽快以致驾驶员的一封信的形式,对全县驾驶员和过往车辆驾驶员,开展一次全面而又系统的交通法规以及驾驶技能常识宣传教育。
(6)在县广播电视台的“法治宾川”栏目中增加以宾川案例说法、释法以及案例歌曲、戏剧或相关文艺作品等内容,强化法治舆论疏导。
3、由法治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招募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志愿者,组建法治义务文艺宣传队,把法治文化编写审查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法治戏剧和歌曲排练录制成视频、音频,供各乡镇村组业余宣传队排练演出使用。在此基础上,由县司法局、县文广局督导各乡镇村组开展法治文艺专场(比赛)演出。
4、由县文广局向每个村民小组提供案例视频教育短片和案例视频剧或法治歌曲、歌舞资料,供村民观看,让村民在精神文化娱乐中受教育、得陶冶、明方向,懂得容他人就是容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在心灵深处塑造宾川人文明新形象。
5、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在各个行业倡导推出本行业的规范歌曲,并将规范歌曲作为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座机和手机铃声,用歌声向社会承诺行业服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用歌声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歌声向打来电话的人显示宾川是法治之乡,宾川人是文明之人。 (宾川县创新乡村机制课题组)
一、主要做法
(一)围绕目标抓治理,“两感”、“两点”成“三有”
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根本目标,以老百姓有安全感、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党委政府主导,各种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初步形成县、乡镇、村(社区)、组、家庭层层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治理体系。
(二)建中心,布网格,服务凸显人性化
在各乡镇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搭建网格管理操作平台的决策,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作用,唱好唱活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大戏,开局良好。
1、建立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统揽的网格化防控治理体系。在各乡镇村(社区)组,按“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职责明确”的要求,参考居民认同度、人员构成、治安状况、土地面积等情况,在村(社区)组设两级网格:村(社区)为一级网格,原则上由村(社区)主要领导兼任网格管理员;自然村或小组为二级网格,由小组长或党支部书记任网格管理员。网格划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既不留空白区域,也不交叉重叠;区域内各行各业,所有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全部纳入相应网格,实现服务治理网格全覆盖。通过中心和各级网格管理员这个网格神经系统,连接网格各方,实现全覆盖,中心总揽协调、指导各级网格管理员及时准确收集上报各类信息。
2、加强全方位精细化网格防控治理。一是每个乡镇增配两名网格管理员,增强网格信息收集、整理和全方位精细化网格防控治理,并借助网格信息化系统详细记录“民情日志”,对各种民情民意“早知道、早化解、早回复”,实现网格服务治理有效零投诉。二是在社区民警下沉大网格的基础上,逐格实名配置群防群治力量,实行24小时值守,全天候、全覆盖,并在网格管理运作中,同步实施“见警察、见警车、见警灯、安民心”的“三见一安”工程,提高见警率,确保重点场所、重要活动平安。三是在网格建立特殊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机制,通过网格动态掌握流动人口、成年无民事能力人员、因家庭问题过早流入社会的顽劣青年和村(社区)矫正人员的动态情况、不同需求,逐一制定和落实针对性措施,实现服务与防控无盲点、全覆盖。
3、网格治理“三到位”、“三调联动”、“三不出”。网格治理坚持党建引领到位、政府奖补到位、调解培训到位,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和调解为先的原则,通过抓党风政风带乡风,推动乡风文明创新抓预防,“三调”联动化纠纷,基本实现乡村纠纷“三不出”。
第一个“到位”即党建引领到位抓乡风,疏导为主抓预防。各乡镇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导乡风文明创新,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把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件编写成戏曲、小品、花灯等案例剧,用群众喜闻乐见、耳熟能详的文艺活动开展法治宣传,进行正面疏导,让群众在自我表现的乐趣中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在自我娱乐中实现自我教育。例如,宾居镇与县委党校合作,推出《古道新曲》和一系列的戏剧歌曲,用法治文化感召人、凝聚人、陶冶人、规范人,使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明事理、守章法,争当文明新村民,有效预防大量纠纷发生。第二个“到位”(政府奖补)和第三个“到位”(调解培训到位),确保“三调联动”,实现“三不出”。为了鼓励调解员就地就近进行无偿调解,县政府拨出专款,对人民调解以奖代补。同时,由县司法局通过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村组调解员调解能力,逐步规范人民调解工作,并启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大调解。
政府奖补到位,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培训到位,提高了调节水平。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实现乡村纠纷“三不出”即小纠纷不出村组、大纠纷不出乡镇、复杂纠纷不出县。
(三)拉网排查化纠纷,热难点处置再创新
为了尽快扭转各类乡村纠纷多发态势,让人民群众有安全感和幸福感,县委县政府于2014年一季度快速启动源头治理方案,创新排查化解方式,抓早、抓小、抓苗头,长期坚持、常抓不懈:
1、排查按照“三要求”,梳理采用统计法。各乡镇、各部门按“拉网式、兜底式、全覆盖”三要求对辖区或部门内热难点进行大排查,采用归类统计法,认真进行梳理,限时快速上报。
2、“三一”“一案”化纠纷,“六定五包”“三到位”。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以及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用“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的方法,化解一件案子,一抓到底定纷止争;同时,严格“六定五包”责任制(根据案件定责任单位、定责任领导、定责任人、定督办单位、定办理要求、定办理时限;做到包掌握情况、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把各类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处置在激化前,做到思想疏导、困难帮扶、问题解决“三到位”。
3、创新方法求实效,多策并举重疏导。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采用“一人一策”,“多策并举”方法,积极化解矛盾纠纷。对符合政策规定的,限期解决落实;对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但属于合理要求的,能解决的尽力解决,不能解决的,说明情况,求得当事人理解;对要求过高的,坚持政策原则,指出其不当之处,及时教育疏导;对涉及侵权的,引导其到法院起诉;对政策已有明确规定的,一律不开政策口子,确保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四)规范乡镇法治政府建设,指导乡村民主法治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平安家庭、美丽乡村建设,规范乡镇法治政府建设,通过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依法治村做出示范;通过严管干部行为,严管工作纪律和工作作风,规范服务与治理程序,依法指导村(社区)、自然村组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确保村民“三自”即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现“四民主”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融洽了干群关系,为乡村和谐发展创造了平安环境。
(五)“四治”快速互动,热难点问题妥善化解
县委县政府在法治宾川建设中,德治、情治、理治、法治“四治”互动结合,及时妥善化解各类热难点问题,有效维护了乡村和谐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上半年,与钟英乡毗邻的永胜县群众对鲁地拉水电站建设征地补偿不满,因业主营地在钟英乡辖区而出现永胜县沿江一些村民先后共7次来业主营地群访。每次接警后,县乡两级应急处置队伍都迅速赶赴现场,与来访群众拉家常,以理解之德感化;谈生活,以民生之情感动;论发展,以远景之理说服;讲属地,晓之以法,在永胜县领导到来之前,安抚稳定住来访群众情绪,维护好社会秩序,确保业主正常生产。
(六)着眼“手牵手”,辐射全社会
宾川县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带来机动车越来越多,而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却又相对滞后,致使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交通事故发案率连年高居各类案件之首。为有效遏制“马路杀手”危害,该县抓住“家长爱听孩子的话,孩子爱听老师的话”的心理,在各乡镇中小学开展“小手拉大手”的“1+X”普法教育活动,探索着眼“手牵手”,辐射全社会的“六五”普法新途径,成效显著。例如,州城镇各中小学在平安校园创建中主动承担向家长普法任务,用“文化大手牵小手,法治校园带学生家园”,让学生在平安校园养成文明习惯,依托文明小手牵家长大手,以文化校园联动学生家园,实现“培育好一个学生,带动好一个家庭,辐射全社会”的1+X普法效应,实现校内平安和学生接送交通平安无事故。
二、面临的问题
(一)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导致乡村治理问题多而突出
1、国民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相对滞后,给乡村治理标本兼治带来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师资、家庭和社会环境方面。一是教育工作者几乎没有受过法律专业的系统教育,而继续教育又缺少法治专题内容;师德、师魂、师能“三师”教育也亟待强化。二是有的家长“以孩子为中心”,娇惯子女,甚至放任子女打架斗殴、酗酒飙车。三是有的家长身不正、示范歪,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家长吸毒成瘾、偷盗成性、赌博成癖,不同程度给孩子带来消极影响:有的学生很难养成文明习惯,反而滋生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恶强霸道的坏毛病。这样的学生,走入社会,给乡村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成人法治教育问题,一是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收费、抄题走过场。二是干部普法开卷互抄做样子;农村普法则是方法少,缺乏吸引力。由于学法不认真、处事不守法,遇事不用法治方式解决,而是要么吵闹,甚至打架斗殴或者上访。三是一些党员干部至今都不清楚法律规定,乡镇政府与村组是指导与被指导、支持与被支持、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还不明白,不是党员要监督好群众,而是党员干部都要接受群众监督;更不知道乡村治理要以协商沟通为主。认识上有偏差,行动难免违法。
2、乡村民主法治面临三大问题:
(1)有的村组干部习惯于“家长式”管理,不愿民主协商、无视法定程序,对“不听话的刁民”恐吓卡要,就连发水果权证都要借机显示权力威风,借机刁难村民,引发干群矛盾激化升级。
(2)热衷时髦词,走歪“创新”路。有的上级部门以各种理由从基层借调人员,削弱了乡镇服务与治理力量。有的乡镇,通过考录到乡镇工作的公务员,工作满一年以上的只有一人。
(3)乡村各种机动车不断增加,不少村民和未成年人,超载或违章驾驶机动车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驾驶摩托车,不但穿拖鞋,而且不戴头盔,有的一辆二轮摩托车载三、四人。近年来,交通违法现象突出,交通事故发案率在各类案件中,连续3年排位第一。
3、“以案奖补”问题。县政府关于“以案奖补”的实施办法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实行计件奖补,标准是:简易纠纷30元/件;疑难纠纷50元/件;一般热点纠纷200元/件;重大热点纠纷400元/件;特别重大热点纠纷1000元/件;重要热点难点问题信息50元/条;办理信访事项100元/件。但在具体实施中,却存在以下问题:一是 “以案奖补”以调解文书为依据,导致小组一级的调解员虽然成功调解了民间纠纷,但却因不会制作标准的调解文书而领不到奖补;二是村一级调解能力较强、调解成功案例较多、村内外、县内外知名度都较高的调解员,因调解文书不够规范,得到奖补不多;三是调解能力强、社会效果好的调解员,应邀跨乡镇村组调解,按规定也得不到奖补。
(二)法治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少法盲以身试法
快速富裕起来的农民,急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来陶冶支撑、感召凝聚,需要法治文化引领思维、导向行动。但是,法治文化建设滞后,满足不了法治宾川建设需求。
宾川人民历来有爱唱爱跳的习俗,一有时间就唱,一有空闲就跳,特别是身边的人唱身边人的事、演身边人的戏,最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但是,宾川推广力度最大、面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健身广场舞,歌词反映宾川、歌颂宾川的比例就很低,至于法治内容,就连零星的只言片语都很少听到。
由于“六五”普法还停留在以“法制”宣传为主的思路和形式上,普法吸引不来群众,“法治”教育不到位,以身试法现象比较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总结宾川县创新乡村治理机制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立德、筑魂、强能的建议
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应当结合立宾川治理之德、筑宾川治理之魂、强宾川治理之能,把治理理论纳入学习培训内容。
立宾川治理之德,应当以宽容、博爱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继续教育中引导全民懂得,只有相互包容、相互学习、互谅互让、取长补短,才能共同富裕奔小康;只有容得下游客客商,文明服务、诚实交往,才能建成环境美、心灵美的魅力新宾川。
筑宾川治理之魂,就要培育全民法治信仰,在服务与治理中,以德、以情、以理疏导,以法引领和规范改革与发展、生产与生活。
强宾川治理之能,一是要继续加大财政投入,由县公安局负责,在原有技防基础上扩展安装视频监控到重点村组、重要路口和场所以及事故多发地段。二是要引导更多的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体商铺,自费安装视频监控,既起防控震慑作用,又为破案提供线索。三是要在学习培训中融入以案说法、释法内容和信息技术知识,转变和增强相关人员的观念和综合服务与治理能力。四是要调动各种经济组织、协会和其他群团组织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实现党委政府主导下的全民积极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关于加快社会建设,推进依法治县的建议
1、教育系统应当强化以“立师德、铸师魂、强师能”为主题的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一个老师素质,带好一班学生,影响整个社会”,实现近治标、远治本。在立德树人上,应当引导学生感恩励志,懂得爱国爱党、孝老爱亲、尊师重教、助人为乐、能容他人。
2、县委干教委应当充实师资课题库,把治理理论和村民自治以及处理邻里关系、家庭关系等专题纳入课题库,为各乡镇学习培训提供师资课题。
3、各乡镇应当在抓“点”带“面”上着力,实现网格管理信息化、标准化。抓“点”带“面”,做到各就其位“守土尽责”、各司其职,默契合作,保一方平安尽其力,谋一方福祉尽其责。
(1)各级党委集中力量抓基层党建和服务与治理重大决策 ,各级政府全心全意抓好服务与治理的具体落实。为避免学习培训上的互不相通、各吹各打,各站所应当把需要培训的具体内容和方案上报党委政府,由党委统筹培训学习,使学习培训既有的放矢,又有实用内容。
(2)各乡镇应当进一步推进乡村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乡村稳定的矛盾纠纷。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不评估不决策的工作原则,做到应评尽评,力争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因决策不当、时机不成熟、操作程序不规范而给乡村治理带来的冲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影响乡村社会稳定的各种纠纷。
4、各乡镇要把指导和帮助村民自治的重点放到自然村组一级,严格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接受民主监督,使村民真正能够在“三自”“四民主”中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素质,自觉遵守村规民约。特别要对自然村组党员干部进行法治宣传教育,每年至少对支部书记、小组长以上乡村干部进行一期法治专题培训和考试。
5、为充分调动基层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县司法局应当从三个方面改进“以案奖补”办法:一是由县司法局编制统一的格式化调解文书下发人民调解员,并对人民调解员进行调解格式文书填写培训指导。二是重调解结果,轻调解文书制作。原定调解案件奖补标准总额不变,但补占60%,调解成功就补;奖占40%,对调解成功的案例文书,按以下情况予以奖励:在没有格式化调解文书之前,不论文书是否规范,都奖40%;有格式化调解文书并培训之后,逐步严格奖励标准。三是调解重社会效果,只要在宾川县辖区内,跨乡镇村组调解也同样奖补。
(三)关于加快法治文化建设步伐的建议
不论治标,还是治本,都从立德树人开始,立德树人从小事开始,小事从感恩励志开始,感恩励志从文明礼貌细节开始,感之以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范之以法。这就需要引导干部群众学法、知法、守法,培育法治信仰,学会用法治思维看问题,用法治方式解决问题。
1、创新“六五”普法方式,把2015年作为宾川法治文化建设年,谱写宾川依法治县新篇,唱响宾川法治文化新曲。
2、由县委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草拟法治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并为法治文化建设年做好以下准备:
(1)抽调宾川法学会会员组成法治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和法治文化编写审查指导委员会。
(2)编写制作以下专题讲座视频课件,为全面开展法治教育宣讲做好准备:《四中全会精神与宾川法治政府建设》、《法治思维与治理理论》、《中国法治之路与法治社会建设》、《宾川乡村典型案例分类与相关法规》等。
(3)把宾川乡村典型案例分为几个大类,每一类案例,制作一个案例视频教育片,编写一个视频案例剧,并附专家学者点评,为全面铺开以宾川之案说法、释法、普法做好准备。
(4)把宾川县乡村治理实践中的闪光点挖掘整理出来,汇编成《宾川县乡村治理案例选》,供各乡镇各部门借鉴参考。
(5)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尽快以致驾驶员的一封信的形式,对全县驾驶员和过往车辆驾驶员,开展一次全面而又系统的交通法规以及驾驶技能常识宣传教育。
(6)在县广播电视台的“法治宾川”栏目中增加以宾川案例说法、释法以及案例歌曲、戏剧或相关文艺作品等内容,强化法治舆论疏导。
3、由法治文化建设指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招募有一定表演能力的志愿者,组建法治义务文艺宣传队,把法治文化编写审查指导委员会审定的法治戏剧和歌曲排练录制成视频、音频,供各乡镇村组业余宣传队排练演出使用。在此基础上,由县司法局、县文广局督导各乡镇村组开展法治文艺专场(比赛)演出。
4、由县文广局向每个村民小组提供案例视频教育短片和案例视频剧或法治歌曲、歌舞资料,供村民观看,让村民在精神文化娱乐中受教育、得陶冶、明方向,懂得容他人就是容自己、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的道理,潜移默化地在心灵深处塑造宾川人文明新形象。
5、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在各个行业倡导推出本行业的规范歌曲,并将规范歌曲作为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座机和手机铃声,用歌声向社会承诺行业服务标准,接受社会监督;用歌声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用歌声向打来电话的人显示宾川是法治之乡,宾川人是文明之人。 (宾川县创新乡村机制课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