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宾川县紧扣推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把普法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结合起来,以“人民调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为载体,增强“八五”普法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做细做实“精微”普法宣传工作,在服务中教育群众,在教育中开展普法,使普法工作更注重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水果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工作队”为基层普法注入“强心剂”
宾川县充分发挥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及广大干部群众在普法中的积极作用,在原有的4支“八五”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基础上,新组建了10支普法工作队72人,下沉到乡镇、重点村(社区)针对性开展“法治进万家”“法治进企业”“法治进农场基地”等六进普法宣传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巡回审理、阳光司法等载体向群众宣传常用法律法规、相关诉讼知识,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宣传效果。10个乡镇从网格员、调解员、驻村辅警等人员中选取精干力量1244人,组建了102支乡镇普法工作队伍,通过小组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深入推进普法宣传“走新”、“走心”,让“普法之风”吹遍宾川水果之乡。

“法律明白人”成为乡村振兴“领跑员”
宾川县结合水果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在产业链上培养一批“法律明白人”,全力打造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升级版”。宾川县司法局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筹建“宾川县水果产业纠纷调解室”,在前期全县已选聘484名农村“法律明白人”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研,探索在农业产业链增选培养“法律明白人”机制,着重从农业产业致富能手、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冷链物流经营户等农业产业链中选拔具有较高法治素养、积极参与法治实践、在群众中有威信、能够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150名担任“法律明白人”,使“法律明白人”更好发挥“法治宣传员、纠纷调解员、民情民意收集员”作用,及时化解农业产业链矛盾纠纷,打造具有宾川特色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法治文化广场”让普法贴近群众生活
聚焦法治文化,结合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和“文化旅游目的地”,立足群众对法治的所需、所盼,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将葡萄、柑橘和鸡足山特色元素融入普法宣传,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法治、展示法治、讲解法治,重点通过打造法治走廊、法治广场、法治公园、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图书角等阵地不断满足群众对法治宣传精准化、专业化的需求。全县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打造了越析法治文化广场、乔甸法治文化广场、大营法治走廊、宾川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阵地,将普法宣传与休闲娱乐融为一体,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不断提升了普法的覆盖面。

“水果产业法庭”护航农业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全县水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水果产品交易纠纷案件明显增多,宾川县人民法院主动靠前服务,以创建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为抓手,以“小法庭”保障“水果大产业”为司法服务着力点,通过建立“水果产业法庭”为宾川水果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法治保障,推动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水果产业法庭运行实践中,紧紧围绕便民高效目标,积极探索和实践专业化审判,形成和建立了直接立案、诉前委派调解、先予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巡回审理开庭、“线上+线下”送达六项工作机制,为果农果商果企提供便捷服务,不断提升司法服务质量和效率。截至目前,水果产业法庭共受理涉水果产业纠纷案358件,庭前调解95件,开庭审理288件,结案260件,无一案件发生上诉、上访,为服务宾川水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护航建设“世界一流水果之乡”贡献了司法力量。
